潛江新聞網訊(記者 余曉勤)4月26日凌晨1點多,積玉口鎮直屬村小龍蝦養殖大戶張仁權的蝦池中,隨著張仁權起網動作,塘面波動、水花四濺,一網網活蹦亂跳的小龍蝦就捕撈上來了。凌晨3點,張仁權將100多公斤小龍蝦送到了燈火通明的小龍蝦收購點。接過一沓鈔票,張仁權笑了。
“開春后,每天十分忙碌,凌晨1點半就起來收地籠,第一時間把蝦捕上來、賣出去,稍歇后,又開始了‘補籠’‘扎漏’……但這份豐收的忙碌讓我感到歡喜?!睆埲蕶鄬τ浾哒f道。
2005年,張仁權開挖了2個蝦池開始養蝦。起初,不懂技術,小龍蝦產量不高。等掌握了小龍蝦養殖技術,又因他的小龍蝦上市時間與其他養殖戶上市時間一炮響,每斤蝦苗不到1元錢,每斤成蝦不到5元錢。此時,虧了本,傷透心的張仁權陷入了是繼續養小龍蝦還是轉行的困惑中。徘徊中,張仁權慢慢總結出“人無我有,人有我優”的秘訣。17年來,張仁權不僅知曉小龍蝦的特性,養殖出的小龍蝦個大均勻、顏色紅亮干凈、肉質飽滿細嫩,深受客戶的喜愛,而且他巧念市場經,鄉鄰們稱他把小龍蝦變成了黃金。
張仁權告訴記者,他每年最早是從2月中旬左右開始下地籠捕撈,剛開始是以賣蝦苗為主,每斤蝦苗30元左右,收回成本。進入4月后,溫度回升,是小龍蝦生長和繁殖的最佳時期,大蝦也開始大量上市了,5錢以上的“中青”蝦都能賣到27元至45元左右,一畝蝦池可產450-600斤左右成蝦,每畝純收入在2萬元,比其他養殖戶多增收5000多元。
有了過硬的養殖技術,有了占領市場的秘訣,下一步,張仁權打算加大投入,把蝦池擴建到10畝,讓日子過得更加紅火。
在直屬村,通過養蝦致富的例子比比皆是。近年來,該村將市場需求與養殖模式相結合,大力實施標準化的“蝦稻共作”養殖模式,村莊經濟發展迅速,村容村貌全面改善,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幸福的笑容,直屬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