潛江新聞網訊(記者 曹以成)5月16日上午,在位于熊口鎮繼紅路東的大烈酒坊內,工人正將剛剛蒸熟的糧食挑出來攤涼,熱氣騰騰的稻谷和麥子散發出獨有的香味。
這是廖大烈家祖傳的酒坊,自晚清時期起,就一直世代相傳這項古法釀造技藝,到他這里已經是第五代了。
據介紹,古法釀造的工序十分繁瑣,要挑選優質的糯米、糯高粱、稻谷、蕎麥等,將其蒸熟、攤涼,冷卻至24度左右時下酒曲,經過28小時的糖化、10天的發酵,最后進行蒸餾再出酒。
“古法釀造的魅力在于,經過繁瑣的工序產生的酸、酯、醇、醛、酮等物質經過長時間存放,可以重新組合,產生新的一些呈香呈味的物質,和如今一些新工藝有很大區別?!绷未罅医榻B。
2015年,他將這項技藝申報為市級非遺項目,又在2018年通過學習考試,取得國家級釀酒師資格證,在工藝上作了適當調整,還將潛江的蝦稻加到了原料中來。
據說綠色環保的優質糯蝦稻釀造出的蝦稻酒,品質極高,不僅在當地備受歡迎,從北京到河南,一直到廣東、浙江、海南等沿海城市都有非常穩定的消費群體。
“目前酒坊的日產量有400多斤,有的消費者需要新鮮的酒,買回去泡藥酒什么的,而有的人比較喜歡陳酒,所以我們基本上是賣一半、存一半,每個月銷1萬多斤,多的就存到酒窖里?!绷未罅艺f,他家2009年產的酒還存了60噸。
如今,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將自己的小酒坊改造成一個有規模的正規酒廠,從小規模經營做到知名的大企業,將傳統的釀造工藝發揚光大,同時將潛江蝦稻酒做成特色酒、品牌酒,推廣至更大更遠的市場。
來源: